明星软件工程师的10种特质

如今,每家公司都似乎成了科技公司。从软件创业公司到投机性投资公司、制药巨头和媒体巨头,它们都越来越多地加入到软件业务行列。代码质量不仅成为了一个必需品,更成为了一个竞争优势。因为众多公司围绕软件而竞争,开发软件的人——软件工程师正显得越发重要。但是,你该如何发现那种百里挑一的程序员呢?在本文中,我们简明扼要地列出了明星开发人员的10种特质。

 

1. 热爱编程 2. 完成事情 3. 持续重构代码 4. 使用设计模式 5. 编写测试 6. 善用现有代码 7. 专注可用性 8. 编写可维护的代码 9. 能用任何语言编程 10. 知晓基本的计算机科学
1. 热爱编程

编程是一种为了满足兴趣而心甘情愿去做的劳动(Programming is a labor of love)。和其他任何职业一样,唯有真正的热情,才能完成真正的伟大事情。这里有个误解,认为编写代码是机械化并纯科学性的。事实上,最优秀的软件工程 师是工匠,他们能把能量、独创性和创造力融入到每一行代码中。伟大的工程师知道何时该把代码雕琢至完美,知道何时把大型系统像拼图一样组装到一块。热爱编 程的工程师从构建软件中获得满足,就好比一位作曲家在完成一部交响乐后而欣喜若狂。正是兴奋感和成就感,才造就了喜爱编程的明星工程师。

2. 完成事情

有很多技术人员只谈论软件而不编写代码(只说不做型)。而伟大软件工程师会真正去编码,这也是他们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是实际做事的人。聪明人都 知道,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是直面问题,而不是花上数周来设计复杂又不必要的架构和函数库。优秀工程师应当会问:解决手头问题的最简单方法是什么?最近的软 件开发方法——敏捷实践,正是专注那个。它的思想是,把复杂的项目拆分为短小的迭代,每个迭代只关注一小部分的增量功能。因为每个迭代对应的编码只需要数 周,所以功能易于管理并简单。

3. 持续重构代码

编码很像雕刻。要像艺术家一样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软件工程师也要通过可能的最佳方式来持续完善自己的代码,以达到目标。重新塑造代码的原则称为“重 构”,Martin Fowler在他的创意书中有相应描述。重构背后的原始思想是:改善代码而不改变其功能,移动调整部分代码以确保系统不腐,还有确保系统完成基于当前需求 该完成的事。持续重构可以让开发人员解决另一个著名的问题——“黑盒遗留代码”(这个问题基本无人想触及)。

几十年的软件开发文化要求我们,不应该去改变正常工作的东西。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问题是我们成为了老旧代码的奴隶,老旧代码变得不稳定和不兼容。而 重构正好可以改变这一状况,因为我们是代码的主人,不是它的奴隶。重构在工程师和代码之间建立起持续的“对话”,并带来所有权、确定性、自信心和系统的稳 定性。

千万不要成为老旧代码的奴隶。如果代码是他人所写,或许你可以轻易推脱责任。但大多数时候,那些代码是自己所写,要拿得起放得下,旧代码该埋时,就把它埋了!

4. 使用设计模式

自从所谓的“四人帮”(Erich Gamma、Richard Helm、Ralph Johnson和John Vlissides)发表他们的著作——《设计模式》后,全世界的软件工程师一直都在讨论模式。在我们所处世界,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行为,模式无处不 在。软件工程自然也不例外。模式就是不断重现的跨语言跨系统的场景和机制。一位优秀的工程师通常能识别并利用模式,而不是受制于模式。工程师不应(强制) 让系统去适应某种模式,而需发现在系统中使用模式的时机(恰当使用模式)。在使用模式来确保正确性时,应借鉴利用前人的智慧结晶,使用以前能正当解决特定 工程问题的方法。但请切记:模式不是万灵药;不要为了使用设计模式而使用设计模式。

5. 编写测试

曾有段时间,软件工程师们认为测试不值得他们去做。然而,如果你不做测试,你怎么能确保代码就能正常工作呢?敏捷实践中的“单元测试”已获得普遍认 可,因为它注重编写测试来反映代码是否有效。随着系统增大,测试也随之增大。有经验的工程师知道并了解测试的价值所在,因为测试的目的就是创建一个能正常 运作的系统。优秀的工程师通常会确保出现过一次的Bug不会再出现第二次。但优秀的工程师也知道,不应该浪费时间写那些琐碎或多余的测试,而需要专注测试 各个组件中的核心部分。

6. 善用现有代码 

“重新发明轮子”一直是软件行业中的巨大问题之一。从发明新语言到从写函数库,忽视并重写那些已经存在并已能工作的奇怪驱动力,已经造成大量软件开发 的失败案例。一位明星工程师会专注三种基本类型的重用:第一,内部基础架构的重用,相应代码是他自己或同事编写的;第二,使用第三方的函数库,比如 JDK。最后,研究使用某些大型网络服务商提供的相应服务,比如Amazon。总之,正确善用现有的代码,使得软件工程师能真正专注于最为重要的事情上 ——应用程序本身。

7. 专注可用性 

优秀的工程师通常都专注于用户。无论用户是企业还是个人,无论是为消费型的软件公司还是投资银行,需要关注的都是可用性。用户如何和系统交互?系统是 否提供一种简单、直接和平稳的操作体验?有种说法,因为软件工程师是技术人员,他/她和“用户如何与系统交互”没有关联,这种说法严重错误。优秀工程师努 力工作是为了什么?不正是让系统简单并易于使用。他们无时无刻都会想到用户,不会尝试去发明那些令人费解,只有极客才能理解并欣赏的东西。

有些时候,一些软件工程师过于投入,反而忘记所编写的程序/软件,是供他人使用,不是做给自己看的“艺术品”。所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一直要把“用户”放在心中。

8. 编写可维护的代码

软件开发界的另外一个小秘密是:编写优秀代码和糟糕代码所花费的时间是一样多。一位训练有素的工程师,他/她会从第一行代码开始就考虑可维护性和代码 的演化。没有任何理由编写“丑陋”的代码、长达数页的函数,或是稀奇古怪的变量名。优秀的工程师编写代码会遵循命名惯例,代码编写紧凑、简单和不过度炫耀 聪明。代码的每一行,都应恰如其分地展现出其原有目的。在给不便理解的代码(块)合理注释时,别忘了命名规则。清晰明了的函数名和变量名可以让代码不言而 明。

在编码时,有些程序员会有这种心态:过一会儿再来修改或完善某部分代码或某条语句。但谁知这一“过一会”竟然是“一天”、“一周”、“一个月”或“一 年”,甚至以后根本就没机会再回头修改。所以,尽量别妥协写出暂时堪用的代码。否则,不仅不会节省开发时间,也可以阻碍整个进程。当然也不利于后续维护人 员的工作。

9. 能用任何语言编程

优秀的软件工程师活血有自己一门特别钟爱的编程语言,但从不会执迷于当中。如今已有很多优秀的编程语言,也就是说,如果你只会使用其中一门语言,说明 你缺乏多样性。你可以用Java、C#或C++编写任何现代软件,可以用PHP、Perl或Ruby编写任何网站的后台。简而言之,编程所用语言,远远没 有语言相应的函数库重要。优秀的工程师能够认知到这一点,并愿意去学习新语言、新函数库和构建系统的新方法。

10. 知晓基本的计算机科学知识

最后,但肯定不是优秀工程师最不重要的特质就是:扎实的基础。优秀的工程师或许并没有计算机科学的学位,但他/她必须知道基础——数据结构和算法。如 果不知道哈希表,或者不知道链表和数组之间的差别,你如何构建一款大型的软件?。这些都是每位从事软件开发的开发人员应当知道的。算法也同样重要,从二分 查找到各种排序,到图形遍历,一位明星工程师必须知道并内在消化这些基础东西。因为这些基础就是你在构建任何现代软件中做抉择时的必备品。

结束语

以上就是区分伟大软件工程师的诸多特质。其中讨论的“热情”,是非常重要的。代码重用、设计模式、基础数据结构和算法都是必须知道的,而敏捷实践中的重构和单元测试则有助于工程师应对复杂的软件。尤为重要的是,明星工程师相信简洁和常识。也正是这些信念,帮助他们成功构建当今世界所需的看似不可能又错综复杂的系统。

引用网上看到的一段话:对于知识,要求知若渴;对于自己,要虚怀若谷。保持开放的心态,保持孩童般的好奇心看待新鲜事物。当今世界,日新月异,不仅要从书中获取知识,更要尽可能从其他途径来学习经验和知识,在求知过程中,《请谨记5件事,做一名快速的学习者》。

——摘自 cnBeta

关于性格内向者的10个误解,献给奋战在一线的程序员

我非常幸运的发现了这本《内向者优势——如何在外向的世界中获得成功》的好书,我感觉就好像是有人专门为我们这个罕见的小群体写了一部百科全书一样,它不仅对我的很多怪癖做了解释,还帮助我从一个崭新且积极的角度重新定义了我的整个人生。

 

毫无疑问,几乎所有认识我的人都会说,“啊哈,你不会到现在才发现你是个性格内向者吧?”,其实这并不是那么简单,问题在于将一些人贴上内向者的标签是一种非常浅显且充满各种常见误解的行为,事实要比这复杂的多(在Carl King讲过之后,就更是如此了)

Laney 的书中有个章节对人的大脑进行了分析,并解释了神经元是如何在内向者和外向者的神经系统中跟随不同的控制通路进行传递。如果这本书基于的科学理论是正确 的,那就证明了内向者是一群对多巴胺过度敏感的群体,太多的外部刺激过量的消耗了它们。相反的,外向者没有足够的多巴胺,他们需要依靠大脑的肾上腺去创造 它们,外向者通常有更短的神经通路,他们的大脑血流量也相对更少,外向者神经系统中的信息大部分都是通过位于前额叶的布罗卡氏区(Broca’s area)传递的,而这里正是我们的大部分思考发生的地方。

不幸的是,根据这本书,只有大约25%的人是内向的,而像我这样极端的就更是少上加少了,这导致了许多的误解,因为社会对我们这类人缺乏足够的了解(我很高兴我能够这样说)

所以下面我列出了一些对内向者的常见的误解(这是我自己的清单,我对其中一些深信不疑):

误解1: 内向者不喜欢说话

并不是这样,内向者不说话只是因为他们觉得没什么好说,他们讨厌闲谈扯淡,如果你让一个内向者讲他感兴趣的事情,他可能连着3天3夜都讲不完。

误解2: 内向者都很害羞

内向者没什么好害羞的,他们也不是害怕陌生人,他们只是需要一个理由去交际,他们不会为了交际而交际,如果你想和一个内向者交流,那就直接聊吧,不用担心礼貌问题。

误解3:内向者都很无礼

内向者通常觉得遵从社交礼仪,拐弯抹角的说话没有一点必要,他们希望每个人都是真实且真诚的,但不幸的是,大多数情况下事情并不是这样,这让内向者感到很大的压力,他们很难融入其中,并为此感到沮丧。

误解4: 内向者不合群

恰好相反,内向者会非常认真的对待他们为数不多的朋友,他们最亲密的朋友或许用一只手就可以统计过来,但如果你有幸被一个性格内向者当做朋友,那你就有了一个终生的盟友,一旦你作为一个人类存在赢得了他们的尊敬,你就入选了。

误解5:内向者不喜欢去公共场合

胡 扯,内向者只是尽可能的避免去公共场所,他们同样也会尽量避免卷入复杂的公共活动,因为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需要的数据和经验,所以,他们喜欢在一 个地方待很久去“得到某样东西”,他们总是准备着回家,调整(Recharging),然后处理一切,实际上,调整绝对是内向者的关键所在。

误解6:内向者总是想要独处

内向者只是喜欢自我思考,他们会想很多,他们会白日做梦,他们喜欢解决问题,攻克难题,但是如果他们找不到什么人来分享他们的发现,他们也能忍受难以想象的孤独。他们希望在同一时间只和一个人保持亲密的感情关系。

误解7:内向者都很古怪

内向者通常都是个人主义者,他们不喜欢随大流,他们喜欢通过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来体现自己的价值,他们总是从自我出发,正因如此,他们也常常挑战常规,他们的大部分决定都不会以当前的流行趋势做为参考。

误解8:内向者都是冷漠的书呆子

内向者通常更关注内心世界,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自身的想法和感情上,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对他们身边的事情漠不关心,只是他们更喜欢通过内心世界来达成自我满足。

误解9:内向者不知道如何放松和享乐

内 向者通常喜欢在家或自然中放松自己,他们不会去那些嘈杂的公共场所,内向者也不会寻求肾上腺素的刺激,如果有太多的空谈和噪音,他们会敬而远之。他们的大 脑对于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太过敏感,内向者和外向者拥有完全不同的神经控制通路,关于这一点,你可以深入了解下。

误解10:内向者可以通过“自我修复”变得外向

想 象一个没有内向者的世界,那个世界也就没有什么科学家,音乐家,艺术家,诗人,制片人,医生,数学家,作家和哲学家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外向者还是可 以通过学习掌握很多种和内向者进行交流的方式(没错,我故意颠倒了这两个词,读着很别扭?我只是为了让你们看看我们这个社会有多变态),内向者压根不需要 “自我修复”,他们应该因为他们这种天生的性格和为人类做出的贡献而得到应有的尊敬,并且事实上,一项调查(Silverman,1986)显示内向的程 度和IQ成正比。

“你没法避开我们,尝试改变我们只会让你感到失败”,这是我编的,我是一名剧作家。

内向者如果为了去适应外 向者支配的世界而对自己进行否定,结果将会是灾难性的,内向者终将会仇恨自己以及其他所有人。如果你认为你是个内向者,我推荐你研究下这个题目并试着找其 他的性格内向者交换下意见,问题并不完全是内向者应该尝试并“变得正常”,外向者也需要认识和尊敬我们,并且我们也需要学会尊敬我们自己。

原文标题: 10 Myths About Introverts,原文作者:Carl King

从C++到Java,10年技术生涯的几点思考

不知不觉,做程序工作已经10年了,从最初学习C++到Java,从困惑到清晰,感觉真的有不少东西可写,不过总觉得不成体系,大概看了太多八股文章的缘故,被憋得实在难受。所以不管了,想到什么写什么吧。

1、从C++到Java

C++和Java谁快?从算法上讲我认为毫无疑问是汇编〉C++〉Java,不要迷信某些个别评测,单纯的回圈测试什么的,比如JNode的官方网站上有Java写的JVM的性能和SUN的JVM

进行性能比较的结果,JNode中用Java写的JVM竟然能比SUN公司用C++写的JVM还快!编译器完全可以作针对性优化影响测试结果,毫无意义的东西。而且,评测结果不会具备多少实际意义,真正的应用系统的效率是80%取决于整体的设计架构,而非你使用哪种语言。所以讨论汇编、C++、Java谁更快这个问题的人恐怕更多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考虑,虽然Java当前如日中天,但其总是针对C++的批判性态度却再明显不过,所以Bruce才会有“C++不垃圾,只是Java很傲慢”之说。

C++和Java根本的区别是什么?我认为毫无疑问是内存分配。编程思想和设计模式是活的东西,和语言没有直接关系。Java没有指针,C++写程序也可以只用引用。JVM是Java在

内存管理上真正有别于C++的地方。JVM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跨平台、更智能的内存管理,但能解决所有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

Java没有内存泄露吗?当然不是,我认为java的内存泄露往往比C++更加难以排查,因为JVM的缘故,程序员没法直接对内存进行操控,隐患往往藏的更深。我曾经花了大量时间研究JVM的内存机制,虽然也有了不少心得,但直到现在仍然处于迷惑期。循环引用,缓存机制不合理,Spring等常态Bean的属性重复加载都是可能吃内存的元凶。

对于一个单一的,低用户低并发的系统,使用Java是很舒服的,程序员不用去考虑太多事情,照着业务逻辑做设计编代码就行,不用管内存分配,不用管并发和互斥(其实还是要管的),就算万一有内存泄露的隐患,大不了每天重启JVM一下就能解决了。但对于一个可能在多个应用环境中部署的软件产品而言,内存泄露这种问题却绝不能放过。我曾经遇到过在一个环境中运行非常良好,但在另一个环境中却天天出问题的情况,即使每天重启JVM也无济于事。当时怀疑过很多方面,网络、数据库、容器等等。那时还不是很有概念,现在想起来还是后来好好看程序,优化了不少代码,解决了几个内存泄露,这样才最终解决了不稳定的问题。举例来讲,在应用环境A中,服务器性能较好,JVM有2G内存,某个应用存在内存泄露的隐患,每次大约造成2M的内存消耗,这样1000次左右就没有内存可用了,就会造成JVM性能大幅降低。但在应用环境B中,服务器就没那么好的性能了,JVM仅有256M,那么100多次操作就足以导致问题出现。而且,每个应用环境的应用使用率是不一样的,在A中如果每天仅出现10次隐患应用操作,2-3个月都不会暴露问题,而且即使使用内存分析工具,开始阶段也很难查出有无问题,但在B中,如果每天有100次隐患应用操作,只需一天问题就出现了。但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用的使用率往往很难精确统计的到,也无法预判,这也是造成问题排查困难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单体现在地域上,也体现在时间上,不同时间的相同应用环境也不尽相同。挑选一个应用环境,常态性监测JVM的内存情况是避免这类问题发生的好办法。

结论就是,对于中高端的产品化,多用户,高并发应用,Java和C++一样,不考虑内存是不可能的,毕竟语言最终操纵的还是计算机。

那Java的优势在哪里?我认为其在中低端应用上的门槛更低。对大多数小型信息管理类系统而言,并不需要很严谨并且考虑周到的设计和编码,学习java可以让一个新手很快

 

上路,而C++却没有这种优势,动不动就越界是新手常犯的错误。在一个通常的软件团队里面,水平一定会有高低,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进入深层次,这是C++难以解决的问题,Java在由于规范性方面的优势更加适合新手使用。

C++就像手动档汽车,Java更像自动档,尽管越来越多人愿意开自动档,可是要想真正跑得快,赛车还得手动挡的。

问题出现总会让人头疼,追根溯源常常也会非常艰苦和漫长,但只要还有办法,就不能放弃,规避问题可以解决阵痛,但永远无法治根。

 

2、关于云计算想到的

毫无疑问云计算的概念被扩大化了,云服务、云存贮,SAAS、IAAS、PAAS,理论和概念早已满天飞。但当我仔细读来,却发现大多还是新瓶装旧酒。虽然说还是有不少实质性内容,但与真正的分布式计算概念还是想去甚远。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存贮、软件、外设甚至内存都网络化了,唯一缺少的就是CPU,依靠网络使大量CPU协同工作真的是个很诱人的想法,但也是困难而遥远的事情。也有人认为Cloud Computing是个过度炒作的东西,我觉得有一定道理,如果要我选择,我也会希望把自己的东西放到自己的电脑上,我会更希望在任何地方使用便携设备随时操纵我的电脑,却绝对不是放到一个看不见摸不到的“云端”上头,天天被“云端”盘剥和控制。因此,如果云端仅仅是服务或存贮的集中式管理,它是不值得如此进行炒作的。

其实我觉得我不是一个重组概念进行炒作的反对者,炒作对于技术和社会进步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将一些本无关系的东西牵强附会的联系在一起进行炒作,只会搅乱理论和学术体系,而理论体系的混乱一定会导致交流上的障碍—–虽然交流变得更多(必然变得更多)更方便了,可是交流的障碍却大幅度增加了,同样的一个名词可以被一百个人给出一百个解释,本来一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事情,现在变成了几十句才能说明白。

药厂可以把10几块钱的药重新包装卖200-300块,利润当然是惊人的,可是赚到了钱的老板们却天天打算着转移资产到国外,认为国内没有可持续的发展。这样的人到底是高素质还是低素质呢?

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在医院实习,见过一个食物中毒的病人家属连夜赶了几十里山路,把一堆借来的硬币交给医院做透析;后来工作了,搞图书馆的项目也知道很多地方的人连100块钱的借书证押金都捉襟见肘。那些天天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概念重组专家们会为这些人群考虑多少呢?“云端”的概念炒作显现了他们的垄断思想,现在中国的贫富差距基本还是在财产方面,信息方面基本还是对等的,这也是一个农村的孩子经过十几年苦干可以成为大企业家的前提所在。可是“云端”一来,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我掌控和监视之下,没错,你是方便了,也少花钱了,可是却失去了信息方面的平等地位,于是,屁民将永远是屁民,永远没有咸鱼翻身的机会。

 

3、关于信息爆炸

10年来我也做了很多技术方面的工作了,最初几年看到一项新技术、新概念,肾上腺激素浓度就会大幅度增加,要是不用一下晚上恐怕觉都睡不着。可是后来慢慢地就变得理性多了,技术的选择一定要根据需求来,绝不能为用技术而用技术。很多的新技术、新概念,看几眼就差不多知道来源,也知道优点和缺点了。以前总以为环境得适应程序,后来明白了程序得适应环境。

大型的应用系统,越简单越好,如果做不到简单,宁可拆分为多个系统单独设计。否则,当我面对一大堆连自己都难以看懂的概念和代码,真会有抓狂的感觉。

CSDN是不错的技术社区了,但是依然缺乏体系组织和管理。论坛、知识库,Q&A,这些东西的模式差不多,虽然方便了信息交流,但缺乏信息的组织和管理。比如我希望做一个信息系统,那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这个问题目前只能靠自己去摸索,慢慢体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技术方案。Wiki可能是更好的平台,但普及度不够。

其实每一个Questioner或者Answerer都在极力寻求相互之间的共同语言,共同语言和语义的理论体系形成之后,交流才能顺畅。翻翻CSDN的帖子,不乏问东答西的案例。一个交流平台如果能形成一套语言和思维方式,那就是非常成功的了。而这也使得技术选型的模型成为可能,当你想采用一套新技术时,Google一下,各说各话,对的有,错的也有,搜索引擎为何判断不出已定论的东西谁对谁错呢,就是源于语义的复杂性。信息的膨胀速度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快,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语言语义产生的泡沫,挤掉这些泡沫呢?信息真的有统计数据显示的那么“海量”吗?

统计数据经常是面子工程强有力的支撑者,可扔掉这些浮华,细细究一下统计数据是怎么做出来的?常常就会让人哭笑不得,而且大多是7分真,3分假,或偷换概念,总之目的就是把一棵小草说成一座森林。信息是有欺骗性的,商业运作会大量运用这种特性,换来的除了肾上腺素之外还有人和人之间不信任的感觉。

信息爆炸的时代,交流的作用变成空前重要,但在交流越来越方便的同时,效率也越来越低了。也许几十年后,人类会不堪信息的重负,那时信息规范化和有序化才会真正站上历史的舞台。

 

转自:http://blog.csdn.net/chui88/archive/2011/04/18/6330408.aspx

PHP程序员突破成长瓶颈 – 附学习建议

身边有几个做PHP开发的朋友,因为面试,也接触到不少的PHP工程师,他们常疑虑自己将来在技术上的成长与发展,我常给他们一些建议,希望他们能破突自己,有更好的发展。

PHP工程师面临成长瓶颈

先明确我所指的PHP工程题,是指毕业工作后,主要以PHP进行WEB系统的开发,没有使用其他语言工作过。工作经验大概在3~4年,普通的WEB系统(百万级访问,千成级数据以内或业务逻辑不是特别复杂)开发起基本得心应手,没有什么问题。但他们会这样的物点:

除了PHP不使用其它的语言,可能会点shell 脚本。对PHP的掌握不精(很多PHP手册都没有看完,库除外)知识面比较窄(面对需求,除开使用PHP和mysql ,不知道其它的解决办法)PHP代码以过程为主,认为面向对象的实现太绕,看不懂
这些PHPer 在遇到需要高性能,处理高并发,大量数据的项目或业务逻辑比较复杂(系统需要解决多领域业务的问题)时,缺少思路。不能分析问题的本质,技术判断力比较差,对于问题较快能找出临时的解决办法,但常常在不断临时性的解决办法中,系统和自己一步步走向崩溃。那怎么提高自己呢?怎么可以挑战难度更高的系统?

更高的挑战在那里?

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我列出一些具体挑战,让大家先有个感性的认识。

高性能系统的挑战在哪里?

如何选择WEB服务器?要不要使用fast-cgi 模式要不要使用反向代理服务?选择全内存缓存还是硬盘缓存?是否需要负载均衡?是基于应用层,还是网络层? 如何保证高可靠性?你的PHP代码性能如何,使用优化工具后怎么样? 性能瓶颈在那里? 是否需要写成C的扩展?用户访问有什么特点,是读多还是写多?是否需要读写分离?数据如何存储?写入速度和读出速度如何? 数据增涨访问速读如何变化?如何使用缓存? 怎么样考虑失效?数据的一致性怎么保证?
高复杂性系统的挑战在哪里?

能否识别业务所对应的领域?是一个还是多个?能否合理对业务进行抽象,在业务规则变化能以很小的代价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安全性可否保证?是否撑握了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的方法
当我所列出的问题,你都能肯定的回答,我想在技术上你基本已经可能成为架构师了。如何你还不能回答,你需要在以下几个方向加强。

怎么样提高,突破瓶颈

如何你还不能回答,你需要在以下几个方向加强:

分析你所使用的技术其原理和背后运行的机制,这样可以提高你的技术判断力,提高你技术方案选择的正确性;学习大学期间重要的知识, 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和算法。知道你以前学习都是为了考试,但现在你需要为自己学习,让自己知其所以然。重新开始学习C语言,虽然你在大学已经学过。这不仅是因为你可能需要写PHP扩展,而且还因为,在做C的应用中,有一个时刻关心性能、内存控制、变量生命周期、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环境。学习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它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的方法。学习抽象,它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唯一之道。
“这么多的东西怎么学,这得学多久呀” ?

如果你努力的话,有较好的规划,估计需要1~2年的时间,怎么学习的问题,我们后续再谈。

(注:下面是原文作者左文建分享的学习方法)

学习建议

如何有效的学习是一个大问题。 自己有些实践但很零散,不好总结。昨天晚上睡觉前,突然想到了RUP的核心,“以架构为中心,用例驱动,迭代开发”,借用这个思想,关于有效的学习的方法,可以这样来表述:

以原理、模型或机制为中心,任务驱动,迭代学习

有点抽象, 举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学习。

目的: 学习如何提高处理性能。

可迭代驱动的任务: 通过IP找到所在地域。

这是WEB应用常见的任务,IP数据库是10左右万行的记录。

第一次迭代: 不考虑性能的情况下实现功能(通过PHP来实现)

因为无法直接通过KEY(IP)进行查找地域,所以直接放到数据或通过关联数组这种简单的方法都是不行的。思路还是先把数据进行排序,然后再进行查找

1. 如何通过IP查找? 已序的数据,二分查找是最快的。2. 如何排序?用库函数sort当然 是可以,但是即然是学习,那还是自己实现快速排序吧。
学习目标: 排序算法,查找算法

PHPer 数据结构和算法基础比较差,平时也没有这方面的任务,自己也不学习,因此这方面的知识很缺乏。但是,编程解决的问题,最终都会归结到数据结构和对这种数据结构操作的算法。如果数据结构算法常在心中,那遇到问题就能清晰认识到它内在的结构,解决方法就会自然产生。

第二次迭代:优化数据的加载与排序

如果做到第一步,那基本上还是不可用,因为数据每次都需要的加载和排序,这样太耗时间。 解决的思路是,数据一次加载排序后,放到每个PHP进程能访问到的地方。

放到memcache 这是大家容易想到问题。其实放到共享内存(EA等加速器都支持)中是更快的方式,因为memcache还多了网络操作。 数据是整体放入到共享内存,还是分块放入,如何测试性能? 如何分析瓶颈所在(xdebug)? 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你会学习到

学习目标: 检测、定位、优化PHP性能的方法; PHP实现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第三次迭代: 编写PHP的扩展

性能还是上不去,不得不进入C/C++的世界了,不过从此你将不只是PHPer 而服务端的全能型工程师,当然这对没有做过C/C++的同学挑战是巨大的。 我这里无法再简单来说如何学习C/C++ ,可以参看 《PHP程序员学习C++》

学习目标:C/C++的学习,PHP扩展的编写

怎么确定需要学习的机制和原理呢? 怎么找到驱动学习任务呢?

我对需要学习的东西,都没有什么概念,怎么回答以上的两个问题?

从这个技术的定位来找出需要学习的重点,即它怎么做到(机制)的和它为什么能这样做到 (模型或原理)列出这个技术最常见的应用,做为学习的任务,从简到难进行实践。
假如我需要学习Javascript ,我对于HTML,CSS有点感性认识

首要我了解到,JS 是WEB领域的动态语言,主要解决网页的动态交互的。

那我要学习的要点如下:

JS如何与HTML 进行交互 (机制)JS的动态特性在那里,与其它动态语言有何区别?(语言模型)
如果完全自学,找到需要学习的要点(机制、模型、原理) 设定学习任务的确不是那么容易把握。如果找到一个有经验的人来指导你或加一个学习型的团队,那学习的速度的确会大大提高。

最后,我想说的是: PHP因为简单而使用,但不能因为它的简单而限制我们成长!

作者:左文建

对程序员职业的一些建议

自从四年前被CSDN采访后(“职业规化就像软件工程”),经常会有网友(尤其是刚毕业的)写邮件来问我一些程序员职业生涯的一些问题,至到今天。比如,国企还是外企的选择,一直编程有没有前途等等问题。面对这样的邮件,我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因为如果我的回复很有可能会误人一生,但我另一方面又很想帮助这些人。所以,我基本上还是会尝试回一下这样的邮件。昨天,我又回了一封。但是我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不安。害怕说错了什么。

今天,我想把我的一些思路和建议写在这里,一方面供大家参考,另一方面也想听听大家对我的评判,这样不但对更多的人有帮助,同时对我自己也是一个帮助。

下面是某网友前天给我发来的邮件:

我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我觉得自己对于程序员这个行业感到很迷惘,所以发邮件打扰您一下,麻烦了。

我今年正在找工作,我现在有几家国企的offer,百度的offer还在等待,我觉得第一份工作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第一份基本决定了近几年或者一辈子你在哪个行业发展。家里人都是希望我签国企,但是我自己对技术很感兴趣,一直希望能在技术上面走下去,签国企虽然很轻松但是我总觉得在技术上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所以我个人倾向是去百度。

我现在很迷惘的是,如果我一直在程序员这个行业上走下去,以后的出路应该是什么呢?还是一直到高级工程师,还是项目管理这种程度吗?

我现在听很多人在说程序员必需要转行,因为一辈子在编写代码,没有什么好的出路,对于这点,您有什么看法吗?我现在才刚刚从学校毕业,对IT这个行业也不是非常了解,但是我觉得自己自学能力很强,而且确实很想学些东西,你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计算机学生有什么建议吗?

信件的内容我没有改变,我相信很多人都有相似的问题。我昨天给这们朋友回复了邮件,下面是我回复内容的一个整理。欢迎大家讨论。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些东西只是我根据我的经历给出的建议,仅仅供大家去参考你的路你的人生要你自己决定,不要轻易的让人帮你决定,那怕是你的家人

如果我们把所的问题一起谈,那怎么说也说不清楚,所以,请允许我“关键点分离原则”来分开说说。

 

一、对技术的热情

如果我们喜爱编程,喜爱技术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投入热情,自己会去专研很多东西。就像你以前对某个东西痴迷一样,你可以在工作之余还在学习和专研这些东西,你会经常和人讨论这些东西。不知道你是否会和我一样有一种感觉,如果你不学习技术,你不去专研,你就怕被淘汰,你就会感到不舒服。

所以,我们一定要问我们自己一下,我们自己喜欢技术吗?喜欢技术到什么程度。只是感兴趣还是喜欢?这两个不一样。兴趣能让你开始让你执着,但只有喜爱才会投入热情,只有投入热情才可能会出成绩。这个问题你要问问自己。

你有多大的热情在这个事业上?你对你自己的自我价值的实现的诉求有多大?

如果你很有热情,可能到了有些痴迷的程度的话,比如,你会因为专研某个问题,学习某个东西,尝试某个东西,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而且以些为乐,那么我非常建议你走技术的路线。

二、对技术的能力

有兴趣,有热情,并不代表你就一定行。你需要很清楚地认识到,你还需要有能力(我在《再谈“我是怎么招聘程序员”》一文中说了程序员的四个事,操作技能,知识,经验,和能力,大家可以去看看我对“能力”的定义)。你需要反思和重审一下自己是否有能力,你的学习能力怎么样,是经常需要问人,还是可以自己专研?你的思路怎么样,是否能被有经验的人认可,还是能够影响别人?

兴趣和热情只能让你很执着,但并不一定能让你走好这条路,只有你的能力和你的强项才能让你走好这条路。希望大家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这其中的差别。

所以,你一定要对自己做出一个判断,要学会反思,如果你是有能力的适合走技术路线的人,那以我非常建议你走技术路线。

我也尝试创过业,但我觉得我这种人是“谋士”,不是能攻城拔寨的“将军”,创业更需要的是“将军”,我目前只能是一个辅佐他们的“谋士”,所以,我也只能尽力能成为一个级别高点的“谋士”。

三、再说说工作的事

我比较同意的”第一份基本决定了近几年或者一辈子你在哪个行业发展”,但又有一点点不是很同意。因为我毕业的时候,在银行混了两年,然后又去一个国企业呆了2年。所以,第一份工作并没有影响我的职业。但是,我必需承认——当我从银行出来的时候,我落后了,落后了还很多,我花了近5-6年的时候才把这个差距追了回来。

所以,我有几个观点想告诉大家:

 

第一份工作并不决定你的人生。因为你可以在2年内换工作。但是你头四年的做的事会对你的职业有影响。这里,我有两个案例分享一下。(我不用说太多了,相信大家自己能体会)一个是我的同学70后,他以前是程序员,干了5/6年后不想干了,想转行,结果转不了,因为他的工作经历让他很难转行了,他问了一下自己是否愿意和那些刚毕业的80后拿一样的工作一起竞争,最后他自己都不愿意。后来,他去读了MBA,现在还做IT,现在做一些业务咨询方面的工作。不能算失败,但是时间浪费了。还有一个是我的同事,她CS专业毕业想做程序员,但最后为了进一个好的公司只能做QA,现在4年多了,她很想很想做dev,但是却抱怨工作没有给她这样的机会,4年多的QA经验让她很难成为Dev了。我从她做QA一年的时候就在和她说,如果你想做Dev,你就要有技术储备,多和dev在一起工作,QA又怎么样,如果我能读Dev的代码,我总有一天会成为Dev的。事实证明,她对技术并没有太多热情。现在也只能得过且过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在技术有自信有热情,而且已经有一些成绩了,我强烈建议你去IT公司中锻炼,越尊重技术的的IT公司越好。就像打球一样,只有和比你厉害的人一起玩,你才会得提高。如果你对技术的热情一般,也没有太多的自我价值的追求,也不想拼搏,而且对吃大锅饭不反感,对没有激情的工作不反感的话,那么,你应该去事业单位,当个公务员,走走常规则的人生,养养老也不错。这里,我多说一句,根据中国的现在国情来看,如果你有自我价值的诉求,你要去大城市,去好的公司,走体制外的路线,如果你又不想来大城市 ,只想呆在地方的话,那么,我个人非常建议你走体制内的路线,在地方,只有体制内的路线是最好的。千万别去一些没有前途的小公司(要去小公司你得看看这个公司的人和业务),很多不起眼的小公司现在都变大了,能和一个公司一起成长是相当难得的(我现在就特别想要这方面的经历),现在这个社会,与其去那些很难成长为大公司的小的很不规范的公司,还不如自己创业。(更新2011/4/26@islet8 回复中的观点可能比我的更好——“我觉得第一份工作能尽量进大公司的确是有好处的,能够帮你建立起一套规范的、成熟的工作习惯了思维方式,经过一两年(在激情还没被磨灭之前)再挑一个靠谱的、能赌上自己前途的小公司(比如同事朋友等推荐过去的或是他们联合创立的)一起成长一遍,无论公司的成败,对个人来说,那都是成功了”)四,技术可以做多长

在这里,我用我自己经历做个例子,我在软件编程上有14年了(加上大学里的项目就有16年了),虽然我今天是经理了,但是我还是喜欢编程。我以前也听到过别人说的——做技术太辛苦,没前途。我并不这样觉得,因为我觉得技术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很实在,这让我很踏实,踏实的感觉得好。因为,

我个人觉得真正的稳定是,今天我离开 这个公司,我明天就能找到相应的工作。如果我的工作不成问题了,那么我就可以从谋生上升到事业的层次来。只有到了事业这个层次,我才能有所建树。

另外,我觉得说出来的那些话的人要么就是“小猫钓鱼”的那些人,要么就是短视的人,你可以问问他们,哪个非技术的行业有前途,然后你去问问从事那个行业的人怎么样看?我15年来都在编程,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是我很感谢那些中途退缩者,是他们让我这15年变得更有价值。15年从事同一个件事,这让我很有竞争力。有了竞争力,我的工作才不会是一个问题,我才能上升上事业的层次上来。

当然,如果你发现你不适合,你无法坚持,那么我建议你还是想清楚,别的行业你能坚持吗?我们不害怕转行,害怕的是自己对自己缺乏认识,害怕的是小猫钓鱼,害怕的是一山望比一山高

五,待遇和职位

比如你的职位,薪水,福利,等,我从来都不是很关心这些东西,这些都是次要的(其次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的能力和经历,是那些可以写在你简历上的,让你引以自豪的经历和能力。(一定要自己引以自豪)。而你的职位,薪水,只不过是你能力和经历的附属品

把自己对待遇和职位的那个目标放在心里,踏踏实实做好今天的事,炼好自己的内功,注重经验的积累和总结,等待一个能让你量变引发质变的机会,用你的能力抓住它不要放手,你会发现你的路就在前方,通往这条路的门不知不觉已经开了。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

以上是我的一些建议,不一定对,其可能因为我的个人经历有局限,还希望听道大家的讨论和指点。

转自 http://coolshell.cn

为什么程序员喜欢在深夜工作

有句还挺受欢迎的话是,程序员就是把咖啡变成代码的机器。

果然,随便问一个程序员什么时候效率最高,很有可能他们会说大多是深夜的时候。有些早点,有些晚点。常见的是:在凌晨4点起床,赶在吵闹的一天开始前完成一些工作。另外一些喜欢在凌晨4点睡觉。这种做法的目的是避免干扰。但是你可以锁上门啊,为什么夜晚这么特别呢?

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三件事:员工的时间表、疲惫的大脑和明亮的电脑屏幕

(伦敦科学博物馆中的黑猩猩大脑,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员工的时间表

Paul Graham在2009年写过关于员工的时间表的问题 —— 基本上,在世界上有两种类型的时间表。传统管理者的时间表是分散地切割成小时和一个个十分钟的方式绩效,通常是按一个小时的价值给你报酬。

另一种,叫做员工的时间表——针对我们这些程序员。工作于大型虚拟系统时,需要把所有涉及的事都记在脑子里——有人曾经比喻这就像用昂贵的水晶建造房子,一旦有人打扰,房子就一股脑塌落并碎成一片。

这就是为什么当有人打断程序员的思路时,他们那么恼火。

由于这种巨大的精力投入,使得我们无法简单地开始工作,直到我们能连续几小时不被分散注意力才行。刚在脑中构建了整个模型,结果半小时后就毁了可不值得。

事实上,跟很多员工交谈后你会发现,他们感觉根本不能在白天完成任何工作。接连不断地被打扰、关注重要的事物和回复邮件都不能让他们安心工作。所以他们选择在别人睡觉的深夜来完成大部分的工作。

疲惫的大脑 

就算是程序员,晚上也应该睡觉。我们不是超人。也会感到白天更机敏。

那为什么我们要在大脑想睡觉的时候做最复杂的工作,而在大脑最敏锐和灵活的时候做简单的任务呢?

因为疲劳成就更好的程序员。

与巴尔默峰值类似,疲劳让我们更易集中精力,因为当你的大脑疲劳时,它就必须集中精力!没有多余的脑力让你不集中精力。(《“10倍效率”程序员/开发人员的习惯》第5点:集中精力)

我似乎在喝茶过多或不合适的时间喝能量饮料后完成的工作最少。这些让我很活跃,一会儿查看Twitter,一会儿看看Hacker News,我似乎一直在到处浏览。

你应该在想我能很好地工作——这么有精力,这么有脑力。但是相反,我一直在阻绊自己因为我不能集中精力超过两秒。

然而,当我微感疲倦时,我就能坐下来编码了。用有点疲劳的大脑,我能一小时又一小时地编码,甚至都不想查看Twitter或者FaceBook。就好像互联网不存在了。

我觉得这适用于大多数程序员。我们有太多的精力去完成80%的工作——面对现实吧,一个好的算法,需要用10倍的代码量来营造使用它的环境。即使你做的是最高级的机器学习(或者是其他的),很多工作也仅仅只是清理数据和将结果以友好的方式呈现出来。

当你的大脑并不是竭尽全力地工作时,它就会找其他的事做。疲劳使你愚钝,从而使你只能顾及手头上的工作。


明亮的电脑屏幕

这条非常简单。在夜晚一直盯着明亮的光源并且使你的睡眠周期延后。你直到凌晨3点才感到疲倦。然后中午11点起床,当夜晚来临时你并不感到疲劳,因为,呵呵,你中午11点才起床!

经过足够多的反复,本质上是把你带到了不同的时区。更有趣的是,它会保持相对稳定,一旦你进入凌晨3、4点睡觉的节奏中,你就会一直保持那样。

结语

综上所述,程序员晚上工作是因为没人强制规定你必须什么时候停止工作,这可以给你更轻松的方式,你的大脑不再一直寻找分心的事并且明亮的屏幕使你保持清醒。

 

原文链接:swizec.com   编译:伯乐在线 – 魏哲

千万别惹程序员

如果编程语言是一种刀

下面这个图是把编程语言看做是一种刀,那么会是什么样的。这个图我个人感觉很有意思。

对于这个图,最好不要解释,意会就好。不过,我却有点想不解风情,忍不住想解释一下。

 

  • C++,C,Pascal 都是瑞士军刀,说明是用来做细活的工具。C语言的刀上有个USB,说明是可以做硬件操作的。C++的刀是什么都有,说明C++是一种功能繁多的语言。(图中C++的那把瑞士军刀很强大,不要以为其是虚构的,这把刀是真实存在的,叫Wenger巨人刀,http://www.wenger.ch/giant-knife-wenger-swiss-army-knife (这个网页上有个Youtube视频,可以爬墙去看),淘宝上有卖的,价格在1万4左右。)
  • Java/C#是一把塑料餐刀,这说明,Java和C#语言是带虚拟机的,而且其语法和使用并不像C++那么复杂,其泛型编程可以有很多种玩法,而Java和C#的泛型编程是比较单一的。
  • Python是把电锯,人挡杀人,佛招杀佛,威力很大,面对大型的物体的修整,比C++/C/Java什么的得心应手得多得多,但是对于一些精细的调优工作,明显不行。这和Ruby很像。
  • PHP没有MySQL,明显是被幽默了一把。不过最近对PHP的批评越来越多,不过,facebook的PHP的引擎HiPo已经很牛B了。
  • Perl是一本日本武士刀,是忍者玩的语言。
  • VB,就是一个玩具。你见过用塑料玩具勺当刀的吗?Haskell感觉是外星来的。呵呵

千万别惹程序员

下图一张昨天我公司内部被传递的图片。经典的SQL注入式攻击。千万别惹程序员

这是一个有技术含量的号牌遮挡。我们先不说其是不是能奏效,不过,这个创意相当的NB啊。当你驾车通过某些路口时,被摄像头捕捉到你的车牌,通过OCR变成文本,然后插入数据库,于是,上图的这个车牌就成了SQL注入。(不要以为车牌的OCR技术还不行,这项目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这张图片就如同“Web开发中应该知道的事”中说的一样——永远不要相信用户的输入。

——转自 酷壳

对于编程实现心态的一点感悟

Be open minded in programming!

勇于尝试那些你不熟悉但正确的实现方法。

比如,模板机制,异常,存储过程,命令行模式使用数据库。

用你当前所能想到的最佳方式去实现。

如果你一直停留在使用自己所熟知但并不是最佳的方法,那么就很难进步。

不断运用那些非常好用但不熟悉的方法,直到它也变成你的习惯。这时你就又迈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程序员技术练级攻略 – 学习编程的步骤 | 编程学习经验

月光博客6月12日发表了《写给新手程序员的一封信》,翻译自《An open letter to those who want to start programming》,我的朋友(他在本站的id是Mailper)告诉我,他希望在酷壳上看到一篇更具操作性的文章。因为他也是喜欢编程和技术的家伙,于是,我让他把他的一些学习Python和Web编程的一些点滴总结一下。于是他给我发来了一些他的心得和经历,我在把他的心得做了不多的增改,并根据我的经历增加了“进阶”一节。这是一篇由新手和我这个老家伙根据我们的经历完成的文章

我的这个朋友把这篇文章取名叫Build Your Programming Technical Skills,我实在不知道用中文怎么翻译,但我在写的过程中,我觉得这很像一个打网游做任务升级的一个过程,所以取名叫“技术练级攻略”,题目有点大,呵呵,这个标题纯粹是为了好玩这里仅仅是在分享Mailper和我个人的学习经历。(注:省去了我作为一个初学者曾经学习过的一些技术(今天明显过时了),如:Delphi/Power builder,也省去了我学过的一些我觉得没意思的技术Lotus Notes/ActiveX/COM/ADO/ATL/.NET ……)

前言

你是否觉得自己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只做过小玩具一样的程序?走入职场后哪怕没有什么经验也可以把以下这些课外练习走一遍(朋友的抱怨:学校课程总是从理论出发,作业项目都看不出有什么实际作用,不如从工作中的需求出发)

建议:

  • 不要乱买书,不要乱追新技术新名词,基础的东西经过很长时间积累而且还会在未来至少10年通用。
  • 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历史上时间线上技术的发展,你才能明白明天会是什么样。
  • 一定要动手,例子不管多么简单,建议至少自己手敲一遍看看是否理解了里头的细枝末节。
  • 一定要学会思考,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还要举一反三地思考。

:你也许会很奇怪为什么下面的东西很偏Unix/Linux,这是因为我觉得Windows下的编程可能会在未来很没有前途,原因如下:

 

  • 现在的用户界面几乎被两个东西主宰了,1)Web,2)移动设备iOS或Android。Windows的图形界面不吃香了。
  •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用成本低性能高的Linux和各种开源技术来构架其系统,Windows的成本太高了。
  • 微软的东西变得太快了,很不持久,他们完全是在玩弄程序员。详情参见《Windows编程革命史

所以,我个人认为以后的趋势是前端是Web+移动,后端是Linux+开源。开发这边基本上没Windows什么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