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Studio内置IIS服务器如何允许局域网内其它电脑远程访问?

参考文章:http://blog.csdn.net/zhangjk1993/article/details/36671105

用Visual Studio启动网站后,仅支持本地调试访问,其它电脑访问会报Invalid Hostname 400等错误。如何解决呢?

  1. 在VS中启动网站后,屏幕右下角会出现IIS Express的托盘图标。
  2. 点击托盘,选择查看所有,点击列表中的该网站,即可看到下方提示中包含一项applicationhost.config及该文件的位置。
  3. 找到该文件进行编辑, 找到<binding protocol=“http” bindingInformation=“*:8080:localhost” />,将localhost改为本机的IP即可,比如192.168.1.110,或者改为*。
  4. 在VS中重新启动网站。

模块加载失败 请确保该二进制文件在指定的路径中 找不到指定的模块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u011677067/article/details/52431043

编写了一个桌面右键菜单的的Shell扩展,为了验证是否与其它系统是否兼容,故用虚拟机分别安装了Win7的64位和32位,XP的32位系统,结果注册时出现了以下问题。

反复检查,路径肯定是对的,dll模块在开发机上也没有问题,权限也使用了管理员权限。最后没有办法,就在虚拟机上安装了VS并编译程序,结果这下又能注册成功了。

锁定问题为环境配置,将项目配置属性—>常规—>MFC的使用 修改为在静态库中使用MFC。

修改后,编译过,在注册运行就没有问题了。

其实最开始也考虑过可能是项目依赖的问题,但是因为创建的是ATL项目,只是将ATL的使用改为静态。

然而测试证明MFC的使用也要改为静态,这就有点不理解,哪位高手懂的请指教一下?

权限问题:

在XP中无需关心权限,直接用regsvr32命令来注册就行了。

在Win7中如果权限不足就会报错。

这个时候需要以管理员模式来执行。

另外,根据测试发现在Win7中权限问题要看用户配置:

如上图,如果将用户账户控制改为从不通知,那么即使一般权限也可以运行成功;但如果改为其它模式,那就必须以管理员权限来运行命令了。

微信公众号开发实现点击返回按钮就返回到聊天界面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m-liuy/p/WeiXinBack.html

以下两段代码,取其中一段即可。

第一种:

pushHistory();

function pushHistory() {
var state = {
title: “title”,
url: “#”
};
window.history.pushState(state, “title”, “#”);
}

if (typeof window.addEventListener != “undefined”) {
window.addEventListener(“popstate”, function (e) {
WeixinJSBridge.call(‘closeWindow’);
}, false);
} else {
window.attachEvent(“popstate”, function (e) {
WeixinJSBridge.call(‘closeWindow’);
});
}

 

第二种

pushHistory();

function pushHistory() {
var state = {
title: “title”,
url: “#”
};
window.history.pushState(state, “title”, “#”);
}

$(function() {
wx.config({
debug: false, // 开启调试模式,调用的所有api的返回值会在客户端alert出来,若要查看传入的参数,可以在pc端打开,参数信息会通过log打出,仅在pc端时才会打印。
appId: ‘@ViewBag.AppID’, // 必填,公众号的唯一标识
timestamp: ‘@ViewBag.TimeStamp’, // 必填,生成签名的时间戳
nonceStr: ‘@ViewBag.NonceStr’, // 必填,生成签名的随机串
signature: ‘@ViewBag.Signature’, // 必填,签名,见附录1
jsApiList: [
‘checkJsApi’,
‘hideOptionMenu’,
‘scanQRCode’,
‘closeWindow’
] // 必填,需要使用的JS接口列表,所有JS接口列表见附录2
});

wx.ready(function() {
wx.hideOptionMenu();
});

if (typeof window.addEventListener != “undefined”) {
window.addEventListener(“popstate”, function(e) {
wx.closeWindow();
}, false);
} else {
window.attachEvent(“popstate”, function(e) {
wx.closeWindow();
});
}
});

 

React Native 0.32以下版本Xcode8报错解决办法

原文地址:http://reactnative.cn/post/2595

RCTSRWebSocket.m报错

Ignoring return value of function declared with warn_unused_result attribute

这个报错在此文件中有两处,代码

SecRandomCopyBytes(kSecRandomDefault, sizeof(uint32_t), (uint8_t *)mask_key);

修改为

(void)SecRandomCopyBytes(kSecRandomDefault, sizeof(uint32_t), (uint8_t *)mask_key);

前面加上(void)

RCTScrollView.m 报错

Use of undeclared identifier ‘_refreshControl’; did you mean ‘refreshControl’?

@implementation RCTCustomScrollView
{
  __weak UIView *_dockedHeaderView;
  RCTRefreshControl *_refreshControl;  // 加入此行
}

apache启用gzip压缩的实现方法

一、gzip介绍

Gzip是一种流行的文件压缩算法,现在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Linux平台。当应用Gzip压缩到一个纯文本文件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大约可以减少70%以上的文件大小。这取决于文件中的内容。

利用Apache中的Gzip模块,我们可以使用Gzip压缩算法来对Apache服务器发布的网页内容进行压缩后再传输到客户端浏览器。这样经过压缩后实际上降低了网络传输的字节数,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加快网页加载的速度。

网页加载速度加快的好处不言而喻,除了节省流量,改善用户的浏览体验外,另一个潜在的好处是Gzip与搜索引擎的抓取工具有着更好的关系。例如 Google就可以通过直接读取gzip文件来比普通手工抓取更快地检索网页。在Google网站管理员工具(Google Webmaster Tools)中你可以看到,sitemap.xml.gz 是直接作为Sitemap被提交的。

而这些好处并不仅仅限于静态内容,PHP动态页面和其他动态生成的内容均可以通过使用Apache压缩模块压缩,加上其他的性能调整机制和相应的服务器端 缓存规则,这可以大大提高网站的性能。因此,对于部署在Linux服务器上的PHP程序,在服务器支持的情况下,我们建议你开启使用Gzip Web压缩。

二、Web服务器处理HTTP压缩的过程如下:

1. Web服务器接收到浏览器的HTTP请求后,检查浏览器是否支持HTTP压缩(Accept-Encoding 信息);

2. 如果浏览器支持HTTP压缩,Web服务器检查请求文件的后缀名;

3. 如果请求文件是HTML、CSS等静态文件,Web服务器到压缩缓冲目录中检查是否已经存在请求文件的最新压缩文件;

4. 如果请求文件的压缩文件不存在,Web服务器向浏览器返回未压缩的请求文件,并在压缩缓冲目录中存放请求文件的压缩文件;

5. 如果请求文件的最新压缩文件已经存在,则直接返回请求文件的压缩文件;

6. 如果请求文件是动态文件,Web服务器动态压缩内容并返回浏览器,压缩内容不存放到压缩缓存目录中。

下面是两个演示图:

未使用Gzip:

开启使用Gzip后:

三、实施

Apache上利用Gzip压缩算法进行压缩的模块有两种:mod_gzip 和mod_deflate。 要使用Gzip Web压缩,请首先确定你的服务器开启了对这两个组件之一的支持。在Linux服务器上,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空间商开放了对它们的支持,有的甚至是同时 支持这两个模块的。例如目前Godaddy、Bluehost及DreamHosts等空间商的服务器都已同时支持mod_gzip 和mod_deflate。

虽然使用Gzip同时也需要客户端浏览器的支持,不过不用担心,目前大部分浏览器都已经支持Gzip了,如IE、Mozilla Firefox、Opera、Chrome等。

通过查看HTTP头,我们可以快速判断使用的客户端浏览器是否支持接受gzip压缩。若发送的HTTP头中出现以下信息,则表明你的浏览器支持接受相应的gzip压缩:

Accept-Encoding: gzip 支持mod_gzip
Accept-Encoding: deflate 支持mod_deflate

Accept-Encoding: gzip,deflate 同时支持mod_gzip 和mod_deflate  在apache2.0以上(包括apache2.0)的版中gzip压缩使用的是mod_deflate模块,下面是具体配置步骤 如下:

1、修改Apache的http.conf文件,去除mod_deflate.so前面的注释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LoadModule deflate_module modules/mod_deflate.so

2、在根目录中新建.htaccess文件,定制压缩规则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GZIP压缩模块配置
<ifmodule mod_deflate.c>
#启用对特定MIME类型内容的压缩
SetOutputFilter DEFLATE
SetEnvIfNoCase Request_URI .(?:gif|jpe?g|png|exe|t?gz|zip|bz2|sit|rar|pdf|mov|avi|mp3|mp4|rm)$ no-gzip dont-vary #设置不对压缩的文件
AddOutputFilterByType DEFLATE text/html text/css text/plain text/xml application/x-httpd-php application/x-javascript #设置对压缩的文件
</ifmodule>

3、对指定的文件配置缓存的生存时间,去除mod_headers.so模块前面的注释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LoadModule headers_module modules/mod_headers.so

4、在根目录中新建.htaccess文件,定制压缩规则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文件缓存时间配置
<FilesMatch “.(flv|gif|jpg|jpeg|png|ico|swf|js|css)$”>
Header set Cache-Control “max-age=2592000”
</FilesMatch>

里面的文件MIME类型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添加,至于PDF 、图片、音乐文档之类的这些本身都已经高度压缩格式,重复压缩的作用不大,反而可能会因为增加CPU的处理时间及浏览器的渲染问题而降低性能。所以就没必要再通过Gzip压缩。通过以上设置后再查看返回的HTTP头,出现以下信息则表明返回的数据已经过压缩。即网站程序所配置的Gzip压缩已生效。

Content-Encoding: gzip注:不管使用mod_gzip 还是mod_deflate,此处返回的信息都一样。因为它们都是实现的gzip压缩方式。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在线检查工具http://tool.chinaz.com/Gzips/来检测你的网站内容是否已经过Gzip压缩。

四、mod_gzip 和mod_deflate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使用哪个更好呢?

首先一个区别是安装它们的Apache Web服务器版本的差异。Apache 1.x系列没有内建网页压缩技术,所以才去用额外的第三方mod_gzip 模块来执行压缩。而Apache 2.x官方在开发的时候,就把网页压缩考虑进去,内建了mod_deflate 这个模块,用以取代mod_gzip。虽然两者都是使用的Gzip压缩算法,它们的运作原理是类似的。

第二个区别是压缩质量。mod_deflate 压缩速度略快而mod_gzip 的压缩比略高。一般默认情况下,mod_gzip 会比mod_deflate 多出4%~6%的压缩量。

那么,为什么使用mod_deflate?第三个区别是对服务器资源的占用。 一般来说mod_gzip 对服务器CPU的占用要高一些。mod_deflate 是专门为确保服务器的性能而使用的一个压缩模块,mod_deflate 需要较少的资源来压缩文件。这意味着在高流量的服务器,使用mod_deflate 可能会比mod_gzip 加载速度更快。

不太明白?简而言之,如果你的网站,每天不到1000独立访客,想要加快网页的加载速度,就使用mod_gzip。虽然会额外耗费一些服务器资源, 但也是值得的。如果你的网站每天超过1000独立访客,并且使用的是共享的虚拟主机,所分配系统资源有限的话,使用mod_deflate 将会是更好的选择。

另外,从Apache 2.0.45开始,mod_deflate 可使用DeflateCompressionLevel 指令来设置压缩级别。该指令的值可为1(压缩速度最快,最低的压缩质量)至9(最慢的压缩速度,压缩率最高)之间的整数,其默认值为6(压缩速度和压缩质 量较为平衡的值)。这个简单的变化更是使得mod_deflate 可以轻松媲美mod_gzip 的压缩。

P.S. 对于没有启用以上两种Gzip模块的虚拟空间,还可以退而求其次使用php的zlib函数库(同样需要查看服务器是否支持)来压缩文件,只是这种方法使用起来比较麻烦,而且一般会比较耗费服务器资源,请根据情况慎重使用。详细  php启用zlib压缩文件

CentOS系统Apache访问速度慢

原文链接:
http://www.cnblogs.com/kevingrace/p/6211887.html
http://www.2cto.com/os/201303/194028.html

网站初期,他没有做相应的优化,在后续网站并发突增,访问十分缓慢。
登陆服务器,具体现象为:
1)uptime查看负载较高;
2)ss -a(或netstat命令)查看连接数较多,并且WAIT_TIME比较多;
3)apache日志显示prefork工作模式下的并发连接数设置有问题;[mpm_prefork:error] [pid 13848] AH00161: server reached MaxRequestWorkers setting, consider raising the MaxRequestWorkers setting
4)重启apache服务后,网站暂时访问稍快,但过一会后又十分缓慢。

针对上面的现象,做了一些优化操作后,网站高并发下访问正常,速度很快。操作记录如下:
1)修改apache的最大并发连接数(默认是256)
有日志报错可知,apache采用的是默认的prefork模式(使用apache2 -l或httpd -l命令也能查看处理 )
找到mpm_prefork.conf文件进行连接数的修改(若是work模式,就修改mpm_worker.conf)
[root@wang ~]# vim /etc/apache2/mods-available/mpm_prefork.conf
<IfModule mpm_prefork_module>
StartServers                     10
MinSpareServers               10
MaxSpareServers              20
ServerLimit                      2000
MaxRequestWorkers         1500
MaxConnectionsPerChild    10000
</IfModule>

说明:
手动添加ServerLimit,这个才是修改apache最大并发连接数的参数设置,一定要将它放在MaxRequestWorkers的前面,并且它的值也一定要大于MaxRequestWorkers的值。如上设置,apache的最大并发连接数设置为2000个。
其他的配置:
StartServers         定服务器启动时建立的子进程数量,prefork默认为5
MinSpareServers   指定空闲子进程的最小数量,默认为5。如果当前空闲子进程数少于MinSpareServers ,那么Apache将以最大每秒一个的速度产生新的子进程。此参数不要设的太大。
MaxSpareServers  设置空闲子进程的最大数量,默认为10。如果当前有超过MaxSpareServers数量的空闲子进程,那么父进程将杀死多余的子进程。此参数不要设的太大。如果你将该指令的值设置为比MinSpareServers小,Apache将会自动将其修改成”MinSpareServers+1″。
MaxRequestWorkers   最大数量的服务器进程允许开始;这个参数是这些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设定的是Apache可以同时处理的请求,是对Apache性能影响最大的参数。其缺省值150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请求总数已达到这个值(可通过ps -ef|grep http|wc -l来确认),那么后面的请求就要排队,直到某个已处理请求完毕。这就是系统资源还剩下很多而HTTP访问却很慢的主要原因。虽然理论上这个值越大,可以处理的请求就越多,但Apache默认的限制不能大于256。
MaxConnectionsPerChild   每个子进程在其生存期内允许伺服的最大请求数量,默认为10000.到达MaxRequestsPerChild的限制后,子进程将会结束。如果MaxRequestsPerChild为”0″,子进程将永远不会结束。
将MaxRequestsPerChild设置成非零值有两个好处:
1.可以防止(偶然的)内存泄漏无限进行,从而耗尽内存。
2.给进程一个有限寿命,从而有助于当服务器负载减轻的时候减少活动进程的数量。

重启apache服务(最好是先stop,然后再start)
在/etc/apache2/apache2.conf文件中添加ServerName localhost,去掉apache服务启动中的告警信息。
[root@wang ~]# /etc/init.d/apache2 stop
[root@wang ~]# /etc/init.d/apache2 start

2)修改内核参数,解决WAIT_TIME过多的问题
添加下面四行内容
[root@wang ~]# vim /etc/sysctl.conf
……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
net.ipv4.tcp_tw_recycle = 1
net.ipv4.tcp_tw_reuse = 1
net.ipv4.tcp_fin_timeout = 30

[root@wang ~]# sysctl -p

调大系统最大打开的文件数
[root@wang ~]# ulimit -n 65535

Centos 添加SWAP(交换分区)

1.进入目录

cd /var/

2.获取要增加的SWAP文件块(这里以1GB为例)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 count=1038336

3.创建SWAP文件

/sbin/mkswap swapfile

4.激活SWAP文件

/sbin/swapon swapfile

5.查看SWAP信息是否正确

/sbin/swapon –s

6.添加到fstab文件中让系统引导时自动启动

echo “/var/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etc/fstab

上面这步也可以修改/etc/fstab,末尾加入/var/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add-swap

React Native Network Request Failed解决方案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joyfixing/article/details/52535922

今天在用React Native写一个网络请求的demo时模拟器一直提示Network Request Failed,很是苦恼,百度搜索好久都没有找到我想要的答案,stackoverflow上有人说这个错误只在开发模式下出现,生产版本不会出现,但这根本没有解决问题。还有人说:如果使用fetch获取数据,用的是POST方法,注意headers要添加请求头。当请求为GET时不能用body,当为POST时必须包含body,设置头部之后就一切正常了。但我的fetch用的是GET方法不需要添加任何头,所以Network Request Failed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为了防止代码出错,我直接复制了官方示例代码,如下

fetch('http://facebook.github.io/react-native/movies.json')
      .then((response) => response.json())
      .then((responseJson) => {
        console.log(responseJson.movies);
        return responseJson.movies;
      })
      .catch((error) => {
        console.error(error);
      });

居然还不行,我直接把这段代码放到浏览器console控制台运行,发现一切正常,控制台成功输出内容。那就有可能是iOS模拟器的问题了。

既然fecth api有问题那就换用XMLHttpRequest试试看,然后控制台输出了the resource could not be loaded because the app transport security policy requires the use of a secure connection,百度搜索下才发现是iOS9引入了新特性App Transport Security (ATS)。新特性要求App内访问的网络必须使用HTTPS协议,意思是Api接口以后必须是HTTPS。但是我的项目使用的是HTTP协议,现在也不能马上改成HTTPS协议传输。

还好有替代解决方案
1. 在Info.plist中添加NSAppTransportSecurity类型Dictionary。
2. 在NSAppTransportSecurity下添加NSAllowsArbitraryLoads类型Boolean,值设为YES

具体操作可以参考这篇文档iOS9 HTTP 不能正常使用的解决办法

Centos7上搭建SVN服务器并实现自动同步至web目录

前言

由于最近跟学长一起合作完成一个小项目,然后我俩比较熟悉的版本控制是SVN,就考虑着在服务器上搭建一个SVN服务器。现在在这里给出简单的搭建过程。
(其实吧,能用Git就尽量用git吧,好处自己百度,有关搭建请参考我的另一篇博客搭建服务器上的GIT并实现自动同步到站点目录(www),这篇博客与git搭建的过程应该是基本一样的)

预期目的:

1、仓库放在 /var/svn/ 目录下,并且仓库名为 project

2、创建用户组lsgogroup,该组下添加两个成员lsgoweb1、lsgoweb2,密码直接用用户名,两用户可以checkout代码和提交代码

3、利用SVN的钩子实现当仓库的代码更新的时候自动同步至我们的web目录,在这里,我的web目录在 /home/www/ 下

一、搭建svn环境并创建仓库:

1、安装Subversion:

yum install -y subversion

2、检测是否安装成功(查看svn版本号)

svnserve --version

3、创建版本库

//先建目录
mkdir /var/svn
cd /var/svn
//创建版本库
svnadmin create /var/svn/project
cd project
//会看到自动生成的版本库文件
conf  db  format  hooks  locks  README.txt

至此,svn环境搭建成功。

二、创建用户组及用户:

1、 进入版本库中的配置目录conf,此目录有三个文件: svn服务综合配置文件(svnserve.conf)、 用户名口令文件(passwd)、权限配置文件(authz)。

2、修改权限配置文件:vim authz

3、配置用户名命令文件:vim passwd

4、配置SVN服务综合配置文件svnserve.conf

//找到以下配置项,将前面的#号去掉,然后做相应的配置
anon-access = none  //匿名用户访问权限:无
auth-access = write     //普通用户访问权限:读、写
password-db = passwd        //密码文件
authz-db = authz        //权限配置文件
realm = /var/svn/project    //版本库所在1

注意:所有以上的配置项都需要顶格,即前面不能预留空格,否则报错

5、启动svn服务:

svnserve -d -r /var/svn

如果提示:

svnserve: E000098: Can't bind server socket: Address already in use

证明现在svn已经被启动了,由于我们修改了配置文件,因此要重启svn服务

//查看svn服务详情
ps aux | grep svn
//将svn服务强制停止  其中790为svn服务的ID号,-9是kill的参数
kill -9 790

或者用

killall svnserve

再运行 svnserve -d -r /var/svn,进行启动服务

6、测试服务器:

//我们在web目录测试(/home/www)
cd /home/www
svn co svn://localhost/project

如果提示:Checked out revision 1.  表示checkout成功

我们添加新文件来测试是否提交成功

cd /home/www
touch index.php
svn add index.php   //成功的话会显示  A index.php
svn commit index.php -m "测试提交文件"

假如最后提示:

Adding         index.php
Transmitting file data .
Committed revision 2.

则表示我们svn服务器搭建成功!文件已经能够推送了。

7、本地拉取、推送

在本地首先要安装SVN吧,具体百度。。。

填写信息:

点击ok,提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就填刚才我们创建的lsgoweb1或lsgoweb2,和对应的密码即可。

三、实现svn更新自动同步到web目录:

1、在web目录中checkout版本库

这一步算是比较关键的一步了,当时我搭建的时候试了无数次,就是缺少了这一步。把刚才checkout的版本库删掉,我们来一次比较正式的checkout:

svn co svn://localhost/project /home/www --username lsgoweb1(SVN账号) --lsgoweb1(SVN密码)

进入/var/svn/project/hooks下,建立post-commit文件:

cd /var/svn/project/hooks
vim post-commit

//在该文件里添加如下代码,保存
#!/bin/sh
#设定环境变量,如果没有设定可能会出现update报错
#设定语言,根据系统语言设置,如果是GBK就设置为 LANG=zh_CN.GBK
export LANG=en_US.utf8
SVN_PATH=/usr/bin/svn   //这里不用改
WEB_PATH=/home/www  //web目录,如果你的不同,可以改
//这里的用户随便一个就好
$SVN_PATH update $WEB_PATH --username 'lsgoweb1' --password 'lsgoweb1' --no-auth-cache

保存退出。

修改post-commit用户为www目录用户

chown apache:apache post-commit     //我的 /home/www 的用户组和所有者都是apache

给post-commit 执行权限:

chmod 755 post-commit

麻蛋,终于写完了。。。。

本博客主要参考了:  1、centos7.0搭建SVN服务器  2、CentOS创建SVN 服务器,并且设置自动同步到WEB目录  感谢原作者。